可按Ctrl+D收藏 蚂蚁资源网

蚂蚁资源网

系统的性质(信号与系统记忆性)

  • 全部评论(3)
  • 阿里
  • 系统论方法论是研究一切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的理论体系。它包括系统概念、一般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分析、系统方法论和系统方法的应用等。  研究一切系统的基本观点(原理):  原理一、整体性——“盲人摸象”的教训。  原理二、相关性——牵一发而动全身。  原理三、层次性——等级森严的结构整体  原理四、有序性——系统功能发挥的源泉  原理五、动态性——发展变化的理论  原理六、调控性——系统的自组织  原理七、最优化——如何追求完美  一、系统方法  就是按照客观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从整体与要素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揭示系统性质和运动规律,从而达到最佳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根据上面例举的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是从方法论角度提出的,其着眼点在于应用,根本目的是优化。  二、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是:  (一)、整体性原则  这是系统方法的出发点。这个原则要求我们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时从整体着眼,从整体和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最佳的处理方法。  (二)、有序性原则  系统与系统,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之间是层次分明、井井有条的。系统的有序性通过系统的结构来体现,结构决定性质,结构不同,功能不同,有序性也不同。此原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系统本身的发展变化规律,而且认识到通过调整或改变结构可以提高整体的功能。  (三)、动态性原则  一切系统都是变化、运动着的,这也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因此探索系统发展变化的方向、动力、速度、原因和规律等有助于我们对更复杂的对象进行研究。这个原则告诉我们,考察系统性质时,要在动态中考察,研究系统的动因,从系统自身的矛盾运动中寻找改善方法,注重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提高系统的管理水平,遵循动态原则。  (四)、最优化原则  如何从几种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使系统运转处于最佳状态,达到最优目标,这是系统方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达到目的,我们应遵循:局部效应服从整体效应;坚持系统多级优化原则;坚持优化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结合的原则。  三、系统分析方法的步骤  (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系统的、合乎逻辑的叙述,提出问题的重点和关键,划定范围、确定目标、明确要求。  (二)确定系统目的。确定达到系统目的各种目标,根据目的提出具体要求,在考虑相应措施。  (三)收集资料。特别重视反映各因素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资料。  (四)建立模型。根据资料,建立各种模型,反映系统不同方面的属性。  (五)设计方案。利用模型获得的预测,设计方案,比较各方案的利弊,确定最优。  (六)试验鉴定。试验最优后所获得的方案,提出建议,进行系统评价。
  • 2021-12-28 14:35:40
  • 礼品代发源码
  • OSTing System(OS)是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支持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程序操作环境和用户操作环境,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和基石。责任通常(但不是绝对),包括直接监督硬件,管理各种计算资源(如内存,处理器时间等),并提供工作管理等应用程序,等.....参考:Zh.Wikipedia.org/Wiki/操作系统
  • 2021-12-28 14:34:23
  • 招财猫科技
  • 系统特性包括,主要包括:(1) 集合性。系统至少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相互区别的要素 (或子系统) 组成的,单个要素不能构成系统,完全相同的要素,数量虽多亦不能构成系统。(2) 相关性。系统内每一要素 (子系统)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这种要素 (子系统) 间的特定"关系"体现出了系统的整体性,要素相同而关联关系不同,系统表现的整体特性不一样。也正是这种"关系",使系统中每个要素的存在依赖于其他要素的存在,往往某个要素发生了变化,其他要素也随之变化,并引起系统变化。(3) 目的性。人工系统和复合系统都具有明确目的,即系统表现出的某种特定功能。这种目的必须是系统的整体目的,不是构成系统要素或子系统的局部目的。通常情况下,一个系统可能有多重目的性。(4) 层次性。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子系统可能又分成许多子系统,而这个系统本身又是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是有层次的。如生命体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体几个层次,企业有个人、班组、车间、厂部等几个层次。系统的结构,功能都是指的相应层次上的结构与功能,而不能代表高层次和低层次上的结构与功能。一般来说,层次越多其系统越复杂。(5) 环境适应性。系统所具有的随外部环境变化相应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系统与环境要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换,受到环境的制约与限制,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功能及目的,系统必须在环境变化时,对自身功能作出相应调整,不致影响系统目的的实现。没有环境适应性的系统,是没有生命力的。(6) 动态性。首先,系统的活动是动态的,系统的一定功能和目的,是通过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实现的。因此,物质、能量、信息的有组织运动,构成了系统活动动态循环。其次,系统过程也是动态的,系统的生命周期所体现出的系统本身也处在孕育、产生、发展、衰退、消灭的变化过程中。
  • 2021-12-28 14:34:23
  • 商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