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myziyuan.com/
- 000000
- 阿贝成像原理 principle of Abbe’s imaging 透镜组在相干照明下的分辨原理。是1873年由E.阿贝在显微镜成像中提出来的。在相干照明下,被物体衍射的相干光(见光的干涉),只有当它被显微镜物镜收集时,才能对成像有贡献。换句话说,像平面上光场分布和像的分辨率由物镜收集多少衍射光来决定。最简单情况是考虑一个振幅透过率周期变化的物体——光栅。讨论光栅在相干平面波照明下的成像问题。相干平面波被光栅衍射后,各衍射级次平面波有各自传播方向,在物镜后焦面上产生光栅的夫琅和费衍射图样,即物镜起了变换透镜作用,后焦面就是频谱面。如图所示,…苹果签名系统S-1,S0,S+1…表示衍射图样的各个极大值的位置。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在焦面上的这些衍射图样可以看成许多相干次波源,每个次波源的强度正比于该点的振幅。因此在像平面 ∑i上成像过程可以看成从这些次波源发出的光波互相干涉的结果,即所谓成像的两次衍射过程。要得到一个逼真的像,所有衍射光都必须参与成像过程,事实上由于物镜的孔径有限,高衍射级次光波(相当于物的高空间频率分量)不能被收集进物镜,因而在物镜后焦面上的空间频谱中也缺少了高频分量,这些损失了的高频分量会使像的细节失真。以光栅为例,零级衍射沿光轴传播,其他衍射级次在零级两侧以各自方向传播,假若物镜只收集零级衍射波,则像平面是均匀照明,原光栅物体的周期结构消失;假若收集了零级和两个正负一级衍射光波,这时像有与物相同的周期结构,但强度分布被拉平;假若只收集正负二级衍射光波,这时像的细节有很大失真,出现完全虚假的二倍周期结构的像。
- 2021-12-14 23:15:55
- 123qwe
- 用于测定液体有机化合物的折射率的实验仪是θ的θ,折射率是N-待处理的棱柱,其置于空气中(\u003d 1)。当棱镜第一表面的入射角等于第二表面的折射率测量时,偏置角度达到最小值,并且使用抗衡仪测量和θ计算n。(参见图1)使用最小偏置角法测定具有最小偏置角法的固体光学材料的折射率,并且可以获得±5×10-6的测量精度,并且是各种测量方法。一种高精度。材料的折射率也可用于规格仪器。如图1所示。如图2所示,棱镜前表面的光的入射角是I,如果折射光OC刚垂直于棱镜的表面BD,则反射的光路COS是COINC用事件光路SoC标识,称为自推进线。从图2中所示的几何关系。如图2所示,光线等于前表面的折角F到棱镜阀角度θ,因此,根据折射法n \u003d SINI /SINθ,I和θ是测量,获得n。通过在Anglery仪器中观察和调整,建立最小部分角度光路,但也存在问题,并且已经是主观误差。多年来,中国在数字盎格丽仪表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个全自动折射仪。该仪器可以自动以最小偏置角度或自提出的直线方式创建,并且可以自动处理测量结果。测量波长范围可以延伸到紫外线和红外(0.2至15μm)。代表性仪器是逆影折射仪。图。图3显示了待测试的液体样品在接触SU中进行测试仪器的rface两个棱镜(测试中没有硅化物)。标准棱镜本身的折射率众所周知,光在\u003e n的条件下折射到标准棱镜。光线入射角不超过90°,并且不知道折射角不超过90°。因此,在仪器视场中,可以根据暗分割线的位置的变化来确定对应于折射率测量的明亮和暗边界线。如果光线是逆行的,则折射率测量恰好是总反射的临界角,因此称为临界角度。ABBE反射的光学系统如图4所示。根据相关公式,一系列N值标记在处理中,并且当使用转移板的坯料的中心来读取n值时测试样品直接由学位盘,它非常截然使用。Amiqi Prism用于消除边界线上的分散,因此在没有单色光源的情况下使用白光,但它仍然可以获得无色和清晰明亮和暗界线。ABBefolder的折射率测量范围为1.3至1.7,精度Δn\u003d±3×10-4。
- 2021-12-14 23:14:41

- gyq
- θ调制的定量研究,光信息专业实验指导材料(试用)实验2-2 θ调制技术用于假彩色编码[实验目的]1、掌握θ调制假彩色编码技术的原理和方法;2、学习θ调制假彩色编码系统的设计和组装技巧;3、了解θ调制物片的制作原理和方法。[实验原理]1、阿贝二次成像理论1873年,阿贝首次提出一个与几何光学成像理论完全不同的观念,即“二次成像理论”,认为在相干照明条件下,透镜成像过程可以分为两步:首先,物光波经过透镜,在透镜后焦面上形成频谱,该频谱称为第一次衍射像;然后,频谱成为新的次波源,由它发出的次波在像平面上干涉而形成物体的像,该像称为第二次衍射像。阿贝二次成像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证明了像的结构直接依赖于频谱的结构,所以可根据光学图像处理的需要,在频谱面上改变其结构,就可以改变像的特性。阿贝二次成像的理论基础是光学傅里叶变换。就光学信息处理手段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输入面上处理,称为空域调制,一类是在频谱面上处理,称为频域调制。2、θ调制假彩色编码原理θ调制假彩色编码属于空域调制,它是对一张本无色彩的图像,利用空域调制和空间滤波技术,使其实现图像彩色化。其原理是对输入图像的不同区域分别用取向(θ角)不同的光栅进行调制(见图1(a)),当用白光照明时,频谱面上得到色散方向不同的彩色带状谱,其中每一条带状谱对应被某一个方向光栅调制的图形的信息。频谱面上彩色带状谱的色序是按衍射规律分布的。如在该平面上加一适当的滤波器,则可在输出面上得到所需要的彩色图像。滤波器的结构实际上是一个被打了孔的光屏,如图1(b)所示,其中的黑色圆点即为打的孔,它分布在彩色带状谱中所需波长的位置,使其通过,而其它波长的光波均被挡住,于是在像平面上便得到预期的颜色搭配。所谓“假彩色编码”,是指输出面上呈现的色彩并不是物体本身的真实色彩,而是通过θ调制处理手段将白光中所包含的色彩“提取”出来,再“赋予”图像而形成的,因而称为“假彩色”。“编码”是借助信息论的说法,表示处理手段。[实验设备]实验室提供的设备包括:导轨,滑块若干,白炽灯(带有低压电源和聚光镜),θ调制片(玫瑰花图样,分3个色区,调制光栅的空间频率f0=200 lp/mm),透镜3枚(φ75,f150;φ50,f100;φ40, f 200),白屏,毛玻璃屏,滤波器(黑纸)及支架,针,样品夹,数码相机。[实验内容]实验题目:根据θ调制假彩色编码原理,选择一套合适的光学系统结构,选择适用的光学元器件,自行组装成假彩色编码实验系统,并在该系统上进行θ调制假彩色编码实验。包括以下三项内容:1、选择实验系统结构:θ调制假彩色编码系统一般采用空间滤波系统。该系统常见的有三透镜和二透镜两类,如图2、3、4所示。系统结构的选择原则是:实验系统的空间总长度不宜超出实验室提供的导轨长度。2、选择光学元件1)在实验室提供的光学元件中选择所需的元件,包括透镜、用具、各种支架等;2)光学元件的参数和间隔要选择恰当,便于实际操作,便于观察到实验结果。3、组装实验系统,实现规定图像的θ调制假彩色编码1)按照所选择的光学系统结构,以及所选光学元件,组装实验系统;2)在组装好的实验系统上实现“玫瑰花”调制片的空间滤波操作,获得假彩色编码输出图像。实验要求1、本实验关键的要求是建立一个实验系统,包括:系统结构合理,光学元件参数选择合理,各元件的间隔合理,光谱展宽的线度要便于滤波操作,使得该系统得到的输出图像清晰、完整、大小和亮度适当、单色性好;2、要求采用不同的滤波方案,使输出图像的色彩组合至少达两种以上;3、注意观察从频谱面到达像平面光的成像行为,记录并试分析现象;4、详细记录实验系统有关参数,例如各元件的间隔、光谱的线度、像的放大倍数、假彩色编码彩色输出图像的描述等等你认为有价值的数据;4、将实验结果用数码相机记录下来,存入指定电脑,文件名要求用中文实名;5、对实验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讨论。[必做设计题]1、由于滤波平面上的频谱形状与所开滤波孔的形状很难匹配,因此同一滤波孔中难免有多个波长的光通过而出现“混频”现象,致使输出图像的色彩不纯,影响假彩色编码效果。有人主张将滤波孔开得尽可能小,以避免上述“混频”现象的发生。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光能量损失过大,输出图像亮度过低,效果不理想。请设计一种解决上述矛盾的方法,既能提高输出图像色彩的纯度,又能提高光能量的利用率,使彩色图像明亮。2、θ调制片是本实验的关键部件,请至少设计两种制作θ调制片的实验方法,写出具体操作步骤。3、调制光栅空间频率的选择依赖于哪些因素?选择过大或过小会带来哪些弊病?若调制光栅的空间频率改为300 lp/mm,则在你选定的实验系统中,傅里叶变换透镜的孔径至少应多大,才能使实验得以成功?如小于该值,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 2021-12-14 23: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