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按Ctrl+D收藏 蚂蚁资源网

蚂蚁资源网

地震预警系统(地震预警系统app)

  • 全部评论(3)
  • zaijianshaoshi
  • “地震预警”是指突发性大震已发生、抢在严重灾害尚未形成之前发出警告并采取措施的行动,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减小当地的损失, 也称作“震时预警”。地震预警系统是指实现地震预警的配套设施。2012年9月2日,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通过鉴定 。中国地震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已经进入发改委立项程序,计划投入20亿元,用五年时间建设覆盖全国的由5000多个台站组成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交界2013年2月19日10时46分58秒发生4.9级地震,有媒体报道称,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云南昭通市防震减灾局联合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对该次地震进行了成功预警。 据介绍,中国地震局在科技部的支持下,从2009年开始启动“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系统的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项目进展顺利,即将进行正式验收。“通过这个项目,中国地震局已经掌握了地震预警系统的关键技术,将来会直接应用到国家地震预警系统工程里去。”该工作人员说。 现状中国虽然是个多地震国家,由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巨大,但除大亚湾核电站在法国人承建时建立了一个由地震监测网络和人工决策相结合的地震预警系统外,中国尚未自主建设过其他重大工程地震预警系统,有关研究工作也仅是刚刚在个别高校和研究所兴起。尽管地震预警在国外已有近50年的实践历史,但在中国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是一片空白。强震动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地震三要素的快速确定;地震动场的生成;基于地震动参数的震害快速评估等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中国从上世纪末开始开展地震预警技术先期研究,已在测震台网和强震动台网观测数据实时处理、地震事件的实时检测、基于有限台站记录的实时地震定位、基于地震动初期信息的震级测定以及和地震动场实时预测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由于地震本身是地质问题,由于相关研究费时费力所以造成很多学者选择其他研究方向。
  • 2021-05-15 21:34:07
  • qian
  • 关于预防地震,我认为不是不可能实现。早在中国古代时期,张衡就发明了地动仪,但是仅仅能在地震发生后产生效果,而不能真正实现预警,地震预警难度极高,人类为此做出了长时间的研究与探索。而在最近发生的四川宜宾地震后,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科技发展的好处,要实现地震预警并不是毫无办法。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附近发生6.0级地震。在地震发生后,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前,四川多地的电视屏幕、社区广播实现了的真预警“倒计时”,特别是成都高新区60个社区,在地震波袭来前的61秒,预警“大喇叭”同时响起的短视频,一度“刷屏”。地震发生后,四川多地都通过电视、手机、社区广播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该信息由减灾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集中发布的。经减灾所初步统计,大陆地震预警网共向四川省宜宾市、乐山等地的200多个学校发出预警,成都市的101个社区也接收到预警。“大喇叭”实现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破坏性的震波到来前,向用户提供几秒到几十秒预警的技术。目前,地震部门合作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已经覆盖我国2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个区域内,一但发生地震,遍布其中的地震预警台站都能够收集地震发生的信息,并快速做出响应。地震发生后,地震波从地下传播到大陆地震预警网的专用地面监测台站后,地震波摘要信息会被临近的首个台站提取,随后会再次被另一个附近台站提取,以完成现场地震研判。双重提取的地震信息,会传递到位于减灾所的预警中心,再经过中心综合分析,向各终端发布预警。现阶段,我们只能在地震来临后及时发布预警,并不能真正做到预防地震。
  • 2021-05-15 21:32:20
  • 萨满祭司
  • 地震预警是怎样预警的,当震中发生地震后,预警中心通过计算地震波的强度速度,可以向周边城镇进行提前预警,2019年6月17日,针对宜宾长宁的6.0级地震,各地的地震预警中心通过警报、手机短信等形式发出了预警,大大降低地震中的人员伤亡。
  • 2021-05-15 21:32:20
  • 商品推荐